通信云服务成互联网基石,「IM一哥」融云是怎么炼成的?

通信云服务成互联网基石,「IM一哥」融云是怎么炼成的?

疫情阴霾散去,互联网行业呈现出了强劲复苏的势头,暖意也被传递到了产业链各环节,比如互联网通信云市场。艾瑞日前发布的《2023 年全球互联网通信云行业研究报告》(下简称《报告》)显示,2021 年全球互联网通信云市场规模达到 53 亿元,同比增长 31.5%。预计未来全球市场增速将有望恢复到 40% 的水平,到 2025 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157 亿元。关注【融云全球互联网通信云】了解更多

随着流量红利消失,互联网行业今天的增长率已降到个位数。即便是放到依然在增长的企业级服务赛道来看,互联网通信云市场高达 40% 的增长率也属于绝对领先的水平——可供参照的是:IDC 数据显示,2022 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的同比增速为 28.6%。

互联网发展脉络下 IM 与 RTC 的连接价值

互联网通信云服务,可以简单地理解成给开发者提供底层通信基础能力的 PaaS 服务,主要分为 IM(Instant Message,即时通讯)和 RTC(Real-Time Communication,实时音视频)两类通信能力。从当年门户与搜索掌握入口,到今天超级 App 的山头林立,互联网行业一路发展,IM 和 RTC 一直扮演着基础设施的角色

2019 年 2 月 10 日,腾讯 20 岁生日。马化腾发了一条朋友圈:“不知不觉,才想到二十年前的今晚到明天凌晨期间,只有几百 K 字节的第一个版本 QQ99a正整装待发。”QQ(前身 OICQ)成了腾讯帝国的起点,不只是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,还催生了微信、腾讯游戏、腾讯视频等至今仍然高度活跃的业务。

2000 年前后,互联网方兴未艾,搜狐、新浪、网易是“老三座大山”,QQ 的横空出世改变了互联网格局,腾讯与后续相继面世的百度、淘宝一起成为“BAT”三巨头。从时间线来看,IM 算得上初代互联网应用,相较于 BBS 聊天室而言,IM 应用支持点对点通信,每个人都有专属“ID”,收发消息更即时,“聊天”的体验感更强。很多人第一次上网都是先申请 QQ 号甚至只为聊 QQ,后来,QQ 上又逐渐“长出”了聊天室、QQ 群、游戏、空间等互动性更强的应用。

静态的文字与图片逐渐无法完全满足人们的互联网通信需求。QQ 前身 OICQ 99b 发布了语音聊天功能;QQ 2000 就已具备视频聊天、QQ 群和 QQshow 等功能。IM 与 RTC 在应用中的融合,在本世纪初就已经发生。

不过,QQ 未能满足用户所有的音视频通信需求。2005 年,针对游戏玩家在玩游戏时很难有效快速通信的痛点,李学凌创办了欢聚,旗下的 YY 语音是国内第一大游戏语音通讯平台,支持多人语音互动,受到游戏公会和娱乐用户的追捧。YY 语音从游戏通信软件延展出直播秀场等业务,2020 年底,欢聚将旗下 YY 直播以约 36 亿美元出售给百度,自身专注于泛娱乐出海赛道。

当 IM 与 RTC 不断融合的同时,移动通信快速从 2G 过渡到 3G 再切换到 4G。2010 年前后移动互联网浪潮掀起了新一轮 IM 大战,微信、易信、飞信等移动 IM 产品神仙打架,最终微信依托腾讯强大的社交关系链脱颖而出。当众人以为腾讯可仰仗微信这一超级 App 高枕无忧时,抖音又掀起了短视频直播浪潮,字节跳动体量已足以与腾讯抗衡,与此同时几乎每一个 App 如淘宝、携程、美团、小红书等均已将短视频与直播内化到产品成为基础组件。

5G 不是终点,移动互联网未到尽头。三年来疫情阻隔人们见面,互联网通信反而大放异彩。除了 IM 与音视频通信进一步普及外,IoT(物联网)、语音房、VR / AR 以及元宇宙等新的通信模式加速落地,进一步打开了互联网新的可能。

从 WEB 到 WEB 2.0 到 Mobile 到 IoT 再到 XR 元宇宙,从门户时代到社交时代再到短视频直播时代,IM 与 RTC 都是互联网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,且两者一直都“水乳交融”。

互联网核心价值是“连接”,底层能力是“通信”。不论是 HTTP/TCP/IP 等网络协议,抑或是 W3C/HTML/CSS 等标准,还是 3G/4G/5G 等移动网络的严禁,互联网的底层技术本质都是在解决“通信”的问题。正如“上网”的字面意思一样,通信堪称互联网产业的一切基础,很少有互联网应用能绕过通信这一环。

通信云服务 加速互联网产业的壮大进程

值得注意的是,IM 不只是出现在 QQ 这样的产品形态中,在电商客服、OTA 旅游平台、外卖平台、网约车平台、游戏、在线教育等等几乎所有互联网应用中,均有 IM 的身影,比如用户与客服对话,再比如老师与学生交流。

起初,开发者不得不从 0 到 1 搭建互联网通信系统。2014 年前后,融云最先将 IM 能力从社交应用中抽取出来进行封装,以 API/SDK 的方式提供通信 PaaS 服务,成为让各类应用具备社交属性的基础组件。自此,专业服务商开始出现,并逐渐成为整个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,它们有的起家于 IM PaaS,有的专注于 RTC PaaS,到今天大多数已实现 IM 与 RTC 的融合发展。基于通信云服务,开发者可以高效率、低成本、极快地获得 IM 与 RTC 等基础能力,从而将更多资源与精力倾注在上层业务上。

云计算的出现至少加快了互联网产业十年的进程,它彻底解决了互联网应用的“基础计算”难题,即用最低成本、最低门槛、最高效率的方式,让开发者轻松地拥有计算、存储、网络等底层资源,且需要支付的成本也比传统 IDC 少了一大截。

互联网通信云的出现,同样直接加速了互联网的壮大进程,它让网站应用、App 等均可以快速拥有 IM 与 RTC 通信能力,且需要付出的人员、资金等成本也呈现出了指数级下降的趋势。正因为此,不只是中小企业和个人开发者会选择互联网通信云服务,大型企业也会采用专业的第三方通信云服务来实现应用。

互联网产业规模日盛,互联网通信云也逐渐扮演起基础设施的角色,在底层支撑着电商平台的客服、婚恋社交的聊天、兴趣社区的互动、娱乐直播的连麦……“默默无闻”却又不可或缺,互联网通信云的市场规模也逐渐发展到今天的百亿级市场规模,且市场在经历 8 年左右的发展后已趋于稳定,强者恒强的寡头效应已出现。

艾瑞《报告》显示,在 IM PaaS 领域,市场格局已基本稳定,其测算在月独立设备数排名前 1000 的 App 中,融云覆盖的 App 日活设备数合计超过 8500 万台,居于专业互联网通信云厂商之首,超过第二名一倍以上。

2014 年融云即时通讯云服务的首款 SDK 上线,起家于飞信核心技术团队的强大技术基因让它在 IM PaaS 领域展现着极强的统治力,一直稳居 IM 通信云市场首位。

在 IM 的既有优势外,融云不断加强 RTC 实时音视频布局,如今已形成“IM 即时通讯+RTC 实时音视频+X 通信周边能力”的核心架构,整合多项通信能力、业务场景功能和扩展能力组件,形成覆盖兴趣社交、泛娱乐、游戏、电商、远程医疗、出行、协同办公等多领域的解决方案,给全球数十万开发者提供专业、简单、稳定的互联网通信云服务,成为 30 万+App 背后的“通信云功臣”,客户已遍布全球 233 个国家和地区。

5G 时代,互联网市场进一步壮大的同时,也更依赖互动能力,短视频直播、AR、元宇宙、ChatGPT 等新兴应用更需要极致的实时互动通信能力,互联网通信云市场势必进一步壮大。正因为此,互联网通信云市场聚集着超出人们认知的强力玩家。

在白热化的竞争中,融云一直坚守着 IM PaaS 一哥的位置。巨头环伺,融云是如何将“IM PaaS=融云”的“=”给划上的?

8 年锁定 IM 一哥 融云如何练就统治力?

草色灰线,伏脉千里。融云在 IM PaaS 领域的一骑绝尘有迹可循。

第一,融云做 IM Paas 是“天赋异禀”,因其有 IM 基因。如前面所说,融云团队是飞信技术团队原班人马。在创办融云前,这支团队已经完成了即时通讯底层技术的原始积累。飞信后来虽因种种原因成为社交软件历史上的“惊鸿一瞥”,但当初以“可免费发短信”这一通信能力为杀手锏的飞信,曾一度成为日活数亿的国民级社交 App。

正是因为有“操刀”飞信的经验,融云技术里面就有 IM 的基因,做 IM PaaS 服务不是从 0 到 1,而是将强大的 IM 技术能力从 C 端业务迁移到 B 端场景,这不是先发优势,而是赢在了起跑线上。

第二,融云做到了顺势而为,乘势而上。雷军 40 岁时拉起了一个仅 14 人的小团队,在北京中关村创办小米科技,当时在很多人看来已是人生赢家的雷军觉得自己一事无成,悟到了一个道理:“顺势而为比勤奋更重要”。阿里云在 2009 年就已成立,但云计算在我国大规模普及已是 2012 年前后的事情,2013 年阿里云飞天单一集群达到 5000 台规模,这是其在关键技术领域首次站在了世界前列。在阿里云、腾讯云等公有云玩家的推动下,“云”成了开发者普遍接纳的开发方式,2014 年前后,专注于互联网通信云 PaaS 服务的融云们应运而生。

融云团队创业本就是一次顺势而为,但跟融云一起诞生的还有许多“友商”,差异化定位就变得至关重要。融云也不是一上来就看准了方向,而是经历试错排除掉旅游、房地产等对通信云需求不强的产业后,最终决定 All In 对 IM 有强需求且用户数量足够大的市场:社交与泛娱乐市场。围绕社交与泛娱乐的主战场,融云不断构建产品技术和市场运营能力,到今天这两个市场依然是其主力市场。

做企业服务的根本逻辑是:产业够大,服务商的生存土壤才够广、够深。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,2020 年我国移动社交平台用户数达到 8.9 亿,较 2019 年增长 8.0%;移动社交平台市场规模达到 1162 亿元,较 2019 年增长 29.7%。

泛娱乐赛道,更是百花齐放。移动互联网最基础的商业模式是注意力经济,而泛娱乐应用展现出最强的“时间获取”能力,长/中/短视频、直播、语音房、游戏、元宇宙等等本身都是超大型市场且都在高速增长。

来自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显示,中国泛娱乐市场规模由 2017 年 2992 亿元增加至 2021 年 7003 亿元,2017 年至 2021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23.7%,预期总市场规模将保持现有增速,2022 年达 8466 亿元,妥妥的万亿级市场。

与此同时,社交泛娱乐赛道玩家还有两大共性:

✅ 都具有极强的“互动”特性,对 IM 与 RTC 能力有刚性需求,IM 与 RTC 决定用户体验,既是产品的生命线,也决定着产品创新的天花板高度;

✅ 都具备“分散市场”的特点,即玩家众多,且很多是中小玩家,特别是泛娱乐市场更是呈现出“碎片化”的特征,玩家众多、中小玩家多,对云服务商来说同样是利好。

早期,社交与泛娱乐赛道的开发者依然习惯于自行搭建底层通信能力,融云发现了开发者们的痛点,笃定了自身定位:将复杂的通信技术进行封装提供给客户,助力开发者简单高效解决通信需求,做“专业、简单、稳定的通信云服务商”。很快,融云便收获了大量开发者的青睐,在成立第三年时获得了第一个 1000 万元收入,开始商业化发展,形成了“技术驱动产品,商业反哺技术”的正循环。

如今,融云服务已在全球遍地开花。中东版“微信+企业微信”集合体 Beem、中东全品类社交应用 Hektar、日本陌生人社交应用 GRAVITY、欧美角色扮演社交软件 Zervo 以及今年年初在东南亚、日韩几度霸榜的出海社交软件背后,都有融云产品的支持。

第三,融云一直坚持产品创新,强化产品力。在 IM 这个品类上,融云力求将“IM 聊天”做透,单聊、群聊、聊天室、系统通知等 IM 核心能力全都有,在“功能全”的同时持续提升服务稳定性和优化开发者的接入体验,锁定 IM PaaS 这一核心产品体系的既有优势。

同时,融云还在原有产品体系之上,发挥行业开创性,推出了业内首款以原生技术架构打造的超级群 PaaS 产品。这一杀手锏产品,除成员数上不封顶外,还提供分频道分区管理、用户组等功能,可满足游戏社群、明星/KOL/网红 VS 粉丝沟通互动,二次元等重度兴趣人群社交、行业社区/地方社区等场景下的巨量人群实时互动、兴趣讨论、内容沉淀等需求,助力开发者构建数字世界公共聚集地、打造元宇宙实时社区。

“人无我有”外,融云在产品性能上下了很深的功夫,通过在真实业务场景中不断锤炼技术,在通信速度、触达率、稳定性等维度上做到了“人有我优”

9 年来,融云搭建了覆盖全球 233 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通信网络,拥有多个数据中心、数千接入节点,其针对不同市场网路与终端复杂性进行算法调优与技术创新,结合自研的最优链路调度算法,帮助开发者攻克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通信技术难题,确保产品拥有低时延、高可靠的体验,即便是在全球化出海这样的高度复杂的应用场景,也能保障通信体验的顺畅。

近期,基于出海业务持续推进带来的业务需求,融云正式上线了全新一代全球通信网 SD-CAN V4,在网络优化、体验优化上均有突出表现,比如针对 TCP 和 UDP 进行加速,连接时长降低了 30%;再比如实现了全球主流手机适配,崩溃率低于 0.02%……这些指标的提升都可以实实在在助力出海开发者提高业务竞争力。融云“专业、简单、稳定”的品牌关键词,更加名副其实。

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通信云市场,融云在持续 8 年锁定 IM 一哥位置的同时,还能积极向 RTC、出海等新市场延展,原因至此已经很清晰:“天赋异禀”做好擅长的事情,选正确的点位再集中资源形成“压强”,围绕客户需求“让产品跑在研发前”,融云三部曲对企业服务赛道所有玩家乃至所有创业者,都不无启发。

放眼未来,正如艾瑞《2023 年全球互联网通信云行业研究报告》所言,“新兴市场国家正处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红利期,加之元宇宙等新应用形态的出现”将驱动互联网通信云市场进一步增长。可以确定的是,不论互联网产业未来走向何方,不论什么新技术、新应用、新模式出现,互联网都离不开底层的通信云服务特别是 IM 和 RTC 的支持,融云们面前的路,正在变得越来越宽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