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奥冰雪「冷」知识,什么样的冰最滑?
从 2 月 4 日开幕式开始,冬奥会无疑成了开年后的最热话题。无论是不是体育运动爱好者,都难免被吸引目光。
从开幕式的审美天花板,到顶流冰墩墩爆火,几度霸屏。
流量稍显逊色的雪容融,也因“雪容融的容是安陵容的容”赚了一波热度。
各个项目和运动员们随着赛程进入大众视野,紧随其后的便是一个个破纪录的好消息。
女子 3000 米、男子 5000 米、女子 1500 米……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项目共设 14 个小项,“破冬奥会纪录”成了各个项目冠军的必由之路。除了选手的精彩表现和出色发挥,其实他们脚下的冰,也是功不可没。
这些赛事的比赛场馆——国家速滑馆“冰丝带”,被称为“最快的冰”。
那么,问题来了。
什么样的冰最滑?
“最快的冰”是如何炼成的?
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冰有什么要求?
雪上项目为啥得用人工造雪?
竞技赛道和竞速赛道又有什么要求?
冬奥冰雪冷知识
踩在冰面上为啥打出溜滑?
最普遍的解释是,水一旦结冰,就会在冰面产生光滑的液体涂层。这是一层薄薄的不会凝固的液体膜,这层液体膜可以移动使得冰的表面特别光滑。
冰在什么温度下最滑?
荷兰阿默斯特丹大学和德国马克斯·普朗克高分子研究所的学者们运用分子动力学,模拟了钢在冰上滑行的实验,测量了在 -100°C 到 0°C 范围内冰的摩擦系数。
结果显示,当温度在 -7° 时,冰的摩擦达到最小,是最滑的。
当然,冬奥会冰上项目并不完全追求最滑,比如冰壶赛场冰面温度要求是 -6℃;短道速滑冰面温度要求 -7℃ 至 -6℃;花样滑冰冰面温度要求为 -4℃ 至 -3℃。
除了温度,各项目对于冰面的厚度、平整度等都有严格的要求。
比如,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要求场地任意 3m² 区域高度差不超过 2mm。
而在冰壶比赛中,冰面 1mm 的平坦度偏差,都会对冰壶的走向产生很大影响,平整度误差在0.038mm。
在冰面硬度方面,花样滑冰的冰面是所有奥运会冰面中最柔软的,有助于运动员完成跳跃和旋转动作;比较起来,短道速滑的冰面则要较硬、较薄。
这对场馆制冰提出很高要求,在先进技术加持下,“冰丝带”的赛道要经历底板清洁、底冰浇筑、喷漆画线、分层多次浇冰、冰眼敷设等多道工序,并且需要持续维护,保证冰面状态。
这个过程中,保证精准度是一大难点。比如在浇冰过程中,如果制冰师浇水时步伐速度不一致,就容易造成冰面冻结后厚度不一致。因此,每一寸、每一层都需“精心雕琢”。
这种“多一分则溢,少一分则亏”的精准拿捏,也出现在很多讲究匠心、追求细节的工作中。
融云去年推出的语聊房 SDK 中,仅仅是音乐伴奏这个细节问题,就完全体现了这种精准“拿捏”的细节控要求。
一般而言,音频信号被移动终端采集模块采集后,会经过回声消除、降噪、自动增益控制等预处理过程,再由音频编码器进行编码。
预处理算法对设备采集的声音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。比如,降噪、回声消除算法可能在主播唱歌时将伴奏音乐当成背景噪声处理掉,从而导致伴奏音乐缺失,音质严重降低等结果。
所以,根据不同的音乐采集和混音方式,融云技术团队实施了极其精细化的预处理策略。
在语聊房、直播等场景中,背景音乐对于烘托气氛的重要性已经无需赘言。今年冬奥会开幕式直播中,俄罗斯代表团入场时那首熟悉的莫扎特第 40 号交响曲(不想长大)瞬间引起了大家的注意,网友纷纷求入场音乐合集。
被盛赞的还有国师审美 24 节气倒计时,以及各国羽绒服大秀。
大家除了激情选品羽绒服外,一定有一个疑惑在脑内盘旋,那就是——
为什么“独苗”代表团都钟情高山滑雪?
本届冬奥会,高山滑雪注册运动员是雪上项目人最多的,有 307 人,覆盖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这个项目是当之无愧的传统基础项目,群众基础比较好,容易发展和巩固。我们在雪场学的双板也是高山滑雪的基础技术。
高山滑雪极具观赏性,将速度与技巧完美结合,一直被誉为“冬奥皇冠上的明珠”。
当然了,奥运参赛者的运动速度非常快(最高时速可达 248 公里)。
高山滑雪对赛道的要求也非常严格,所用之雪非一般天然雪,而是由人工制成的“冰状雪”。
那么——
冬奥会的雪,为什么非人造不可?
我们先从自然雪说起。
雪是烘托气氛的小能手,对北方人来说,年味儿有多浓,多少得指望一场像样的大雪。
偶像剧中的浪漫,也常靠它营造,不少告白要在“初雪”那天才更有意义。
很多人印象当中的雪花都是六角星形,但真正雪花的形状是非常多的,包括棍形、针形、饼状等等。如果他们使用融云的直播 Demo 连麦直播,得衬得上一个九宫格布局。
这也就是为什么赛道不能用自然雪,因为它们不可控。国际雪联要求高山滑雪的雪道表面必须保持近似于冰面的结晶状态。
人造雪机械化生产出来的雪花晶体类型单一、性状稳定,在造雪机造雪之后增加一个注水的步骤,就能获得“冰状雪”。
这样的雪道硬度大,减小了雪板和雪道之间的摩擦力,不易被破坏,在运动员高速转弯的情况下能保证雪道表面不变形,选手不论第几个出场,雪道的状态都是相对一样,保证公平。
所以,竞赛级别的雪道密度更高,更瓷实,滑起来快,但摔起来也老疼了。
并且,同样是人造雪,不同的项目场景,使用不同赛道制作方式。
❄ 竞速赛道是看上去光滑如镜的竞速冰状雪赛道,满足对竞赛速度的要求;
❄竞技赛道则要求硬度相同、雪况一致,满足技巧的发挥。
人造雪的扩展性可见一斑,融云的直播 SDK 也是如此。基于同样的 SDK,针对不同的场景,可以快速开发成不同的应用。
7 种合流布局之下,无论是一对一连麦,还是三人布局的相亲,“濛主来了”这样的多人唠嗑直播,都可以实现。
在当下应用需要多种玩法支持的趋势下,融云直播 SDK 的“高翻台率”可谓首选。
冬奥会的精彩还在继续,疫情之下,无论是运动员的训练还是“双奥之城”北京的筹办,都克服了更多的困境,这也让这场精彩纷呈、激情洋溢的体育赛事更加难得。
让我们继续为顽强拼搏、享受比赛的运动员喝彩,为更快、更高、更强——更团结的奥运盛会加油!